沙巴進步黨經濟計劃
新聞焦點
1。強調賦予讓人民及商界創造財富。必須先創富後能均富。經濟成長的引擎是商界。商界人士必須獲權才能透過投資、貿易及創新與生產力以產生經濟成長。
2。鎖定目標本地生產總值(GDP)5%至8%,以應對通脹率2%,目前本地生產總值為3.5%,通脹率 2%。我們需要更快速的經濟成長來做大經濟蛋糕及減低
貧窮率。
3。沙巴州財政收入要在2015年達到五十億令吉。
新的收入來源包括密切監督石油和天然氣、增加的石油產量的分享稅,國油輸送管及裝置的用地徵稅,公開拍賣市區商業地、允許油棕地轉為工業地及檢討木材稅收使之與跟隨市場價格。
?案由:在1980年代,沙巴的收入達到十億令吉。州財政收入來源逐漸多樣化,在1990年代達到廿億令吉、2000年代達到卅億令吉、2011達到四十億令吉。
額外增生的十億令吉常年收入將用作:
(a)遺產基金 (1997年成立的州儲蓄基金) 一億令吉
(b)沙巴油棕理事會一億令吉
(c) 投資於食品生產及安全及稻米自足 - 兩億令吉
(d) 人力資源培訓以提高本地雇員及勞工生產力,達到最低工資(Living Wage) ?br>
一億令吉。與雇主協會工會合作。
(e) 綜合基金五億令吉
4。廢除采沙與和廢金屬業的壟斷政策。
5。振興和加強一站式投資中心,確保投資手續更高效率更易瞭解,加速審批本地/外國投資者的投資申請。
6。投資和改善斗湖及山打根的現有港口和易貨貿易中心,建議在古達、仙本那和拿篤興建新的易貨貿易中心。
7。建議在瓜拉班尤辦甘蔗種植園,在馬東貢設立鹽廠。
8。恢復沙巴稻米局;大量投資灌溉及其他基本設施和種植稻米,讓沙巴稻米生產自給自足。
9。收回目前部份由沙巴州政府擁有的沙巴電力局。只有在有效的能源政策和取消沿海運輸政策,才能夠成功讓沙巴工業化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