政府減免補貼商家貨物貴來貴賣
方家揚:人民是最終受害者
2010-06-10自由日報(本報山打根九日訊)國內貿易及消費人事務部強制恢復實行1961年統制品法令,並規定凡欲銷售糖、媔粉及食用油之雜貨商都必須申請統制品執照,否則屬違例,一旦被提控,罪成可判坐牢和罰款。
方家揚指出,貿消部重新撿回此項已在1991年已經取消了十九年的舊條例當新條例實行,無異是在開時代倒車。既然當初被認為不適用而取消了,何不就繼續讓一般商家鬆口氣呢?最令人失望的是貿消部長拿督斯依斯邁沙比里不但不重視民聲,反而還警告商家:
「如果沒錢賺,可以不賣!」
其實,商家不賣這等利潤微薄的統制品也不會面對收盤的後果,可能面對後果的是國陣先行一步收盤也說不定。
「所謂“順民者昌,逆民者亡”。從政者“硬頸”是不能收到預期效果的,反而弄巧反拙變為害群之馬。」方家揚提醒。
值得順便一提的是:國陣政府將收入不多的銷售稅和服務稅改以消費稅取代,增加外勞人頭稅,如今又來個減少各類統制品的補貼措施,讓各類統制品隨市場價格自由浮動,屆時,將直接導致通貨膨脹,人們肯定要過苦日子。
真料想不到,國陣政府“以民為先”的理念原來還有第一個版本的。第一個版本的“口號”優先喊出過後,接下來的版本“行動”也不過是如此這般。奈何大權在握,人民唯有任由魚肉。
另一方面,也是沙巴進步黨中央副主席的方家揚昨日曾就政府實施糖、鮞粉及食油削減補貼特地走訪多家雜貨店和迷你市場,聽聽商家們的意見與投訴。
訪談中,方家揚獲告知,日前津貼的統制品中,糖的來價是每公斤一令吉七角二分半,售價一令吉七角五分,每公斤利潤為零點二五令吉(RM0.025)
、麵粉來價每公斤一令吉四角五分,告價一令吉五角,和利潤每公斤為五分(RM0.05)
。這個價格商家們其實還是要倒貼的,因為包庄袋及人工尚未計算在內。此外,食米每天都要點貨,如該日入貨,銷售和存貨等數量做記錄,以便稻米局官員上門檢查!「做這種煩雜且本大利小的生意,政府是否了解我們是在苦撐呢?」商家們向方家揚訴苦說。
總而言之,一般商家的看法是:被列為統制品的都是人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,如果政府減免補貼,來貨成本肯定提高,而“羊毛出在羊身上”
,商家們必定將貨品貴來貴貞,直接轉嫁予消費人,屆時造成通貨膨脹勢在難免,人民生活更苦! |